人造鉆石技術開始于1955年,由于技術的限制,在色澤和純度方面不能達到鉆石作為飾品的要求,所以,一直用在工業領域。直到技術水平的提升解決了這一難題,才使人造鉆石的應用覆蓋到珠寶領域。
超過 90% 的人造鉆石都用在工業領域。早在 1955 年,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就采用靜壓熔煤法成功合成了小顆粒鉆石,人造鉆石擁有金剛石的高硬度等物理特性,于是在電信、激光光學、半導體、航空航天等工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。
工業用途的人造鉆石只需要在硬度、熱導率等物理屬性上達標即可,而珠寶首飾卻對色澤、純度等外觀因素有更多要求。過去的人造鉆石工藝沒辦法完全去除氮等雜質,因此氮就會進入鉆石結構中取代碳,呈現出深淺不一的黃色,而且成本也比較高,也就不能和天然鉆石相提并論,即便用于珠寶制作,也基本屬于比較低檔的產品。
人造鉆石技術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,可用于加工原子核反應堆、航天飛行器的導航陀螺等超精密鏡面零件。
隨著高壓高溫合成工藝不斷改進,現在已經可以造出超過 30 克拉的無色鉆石。
化學氣相沉積法則是在真空中使用甲烷等富含碳的氣體,讓甲烷中的碳分子不斷沉積到鉆石基底上,讓鉆石不斷長大,因為不用催化劑,合成的鉆石純度高。
人造鉆石公司 Diamond Foundry 就是運用這種技術生產出 Type IIa 級別的鉆石。Type IIa 則是指不含氮和其他雜質的、成分非常純潔的鉆石,世界上的天然鉆石中,也只有 1% 到 2% 是 Type IIa 級別的純凈鉆石。
這種人造鉆石的物理屬性和化學成分的天然鉆石完全相同,甚至雜質更少純度更高,如果沒有特殊儀器的輔助,專業的珠寶鑒定師也無法單憑肉眼分辨出來。
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(FTC)在 2018年發布的珠寶指南中,決定在對鉆石定義中刪除「天然」這個詞,并且不再推薦使用「synthetic」(合成)一詞來形容人造鉆石。這意味著人造鉆石地位正在提高,而且和天然鉆石的區別也被進一步削弱。